https://engage.nsysu.edu.tw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於3/8假臺南文創園區舉辦今年首場交流活動,吸引南區超過60位創生夥伴參與。

文 / 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

 

為了協助地方夥伴更了解國發會青年培力工作站補助計畫,並且建立團隊之間的交流對話,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以下簡稱南輔中心)邀請林事務所林承毅執行長及兩位重量級青培學長姊──魚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創辦人廖宜霈、城東大院子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彥頡 (Jason)──於臺南文創園區向60多位來自嘉南高屏各地的夥伴分享創生甘苦及未來趨勢。

 

活動上半場「創生實踐講座」由Jason和宜霈各自傳承地方創生和青培補助計畫的經驗。下半場「行動設計工作坊」由林承毅老師帶領大家釐清地方創生的真正目標,以及如何透過關係人口達到地域活化的目的。

 

城東大院子:掌握地方資料庫,別被既有DNA綁住

因為愛上恆春所以留下並創立城東大院子的Jason,幾年來和其他同樣熱愛這塊土地的年輕夥伴一同推廣恆春的文化藝術、旅遊體驗和山林運動。在談到如何尋找地方DNA時,他和學員分享經常被問的一個問題:城東大院子為什麼選擇做這些事?

 

他表示,過去大家在恆春半島只看見觀光,政府的發展策略也只是如此。「發展觀光沒問題,但觀光行為對地方帶來的效益是什麼?」他進一步解釋,以恆春來說,觀光客的消費排序第一是住、第二是食,第三才是玩(遊程),「但遊程才是對在地最直接的回饋。」換言之,如果恆春持續走傳統觀光模式,在地獲得的回饋非常有限。

 

Jason透過與在地交流,發現恆春很多元,有文化也有自然資源,只是必須妥善盤點資源,將這些元素轉譯成觀光客可以理解的東西,這也正是城東大院子在做的事。因此Jason鼓勵大家不要被既定的地方DNA框住,要多思考能真正解決地方問題的方法是什麼。

城東大院子負責人Jason和學員分享自己如何找到恆春的地方DNA。

魚鄉文化:善用青培資源,建立地方支持系統

講座後半段由魚鄉文化創辦人宜霈登場分享。這幾年魚鄉文化透過食魚課程、魚塭體驗、販售小漁品牌水產等模式,將七股的養殖漁業文化傳遞給大眾。宜霈表示很認同Jason所說,找到DNA的重要性,「尤其地方DNA很多時,一定要聚焦。」必要時更要滾動調整。所以這些年她和夥伴持續探索地方課題,從一開始單純做食魚教育,到後來和漁民一起研發產品、設計體驗遊程等,正是因為他們認為需要從根本改善漁獲產銷問題,才能真正回饋地方漁民。

 

在推動過程中,宜霈發現青培對建立地方支持系統,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國發會為了打造青年返鄉支援系統、陪伴青年開創地方事業,從110年開始提供「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補助,項目涵蓋:舉辦交流活動、輔導地方青年提案、盤點地方閒置空間等。宜霈以自己團隊為例,他們利用補助資源約大家每周固定一天聚會,形式不拘、內容不限,讓社區漸漸習慣有一個空間、時間,坐下來一塊討論公共事務。她發現透過這樣的做法,漁民們開始自然地分享工作方式,對話機制無形中被建立起來,遇到問題大家也不再單打獨鬥。

魚鄉文化創辦人宜霈分享自己如何利用青培站資源為地方增能。

不過度追求KPI,適時反映實際問題

綜合座談時間,幾位學員不約而同提出執行青培的挑戰,有的表示計畫希望媒合青年回流,偏偏地方租金過高;有的則不知道如何讓地方青年開始聚會。宜霈和Jason建議大家先建立一個正確心態:把KPI放在心上,但不要把KPI當成要做的事。Jason表示,KPI是一個框架沒錯,但執行過程如果遇到問題,需要適時向上反映。宜霈則認為學弟妹需要與輔導中心保持順暢溝通,同時叮嚀大家好好把問題寫進報告書,把自己當作幫「盤點問題」而不僅止於「解決問題」的角色。

讓青培成為返鄉或來鄉的第一哩

下午的工作坊由林承毅老師接續帶領學員進行地方創生的討論。承毅老師先提醒大家,雖然「地方創生」這個概念承襲自日本的「地方消滅」,但臺日的幅員面積、交通便利程度、人口問題不盡相同,因此在借鏡日本的同時,不能一昧以日本經驗為典範,必須思考如何走出新的模式。

 

談到創生最根本的人才議題時,承毅老師提出「利用關係人口為基礎,達到地域活化的目的」。所謂「關係人口」指的是願意和地方保持互動的人,他以全臺最多粉絲的臺南為例,這些人就算不住在當地,但因為對地方有感情,就會主動用不同方式和地方進行交流。而當交流人口成為地方的關係人口,就有機會在未來成為定住人口(交流人口–>關係人口–>定住人口)。

 

有鑑於此,承毅老師認為青培站是一個很好的資源,可以作為返鄉者或來鄉者的第一哩,假使原本返鄉準備需要三年時間,透過青培站或許可以縮短為一年。因此他鼓勵學員要透過盤點地方DNA,思索地方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如此才能知道地方「需要一個怎樣的青培站」。

 

談到關係人口時,林承毅老師認為這些人對地方的包袱小,反而更願意投入地方事務。

工作坊後半段,承毅老師特別設計了青培團隊交流時間,讓平時散落各地的青培夥伴認識彼此、分享各自在做的事,以及希望以青培站培養哪種地方人才。承毅老師表示,地方要活,不該只把眼光侷限在地方,要多思考如何串連資源,讓不同的人才來到地方。透過這樣的交流,他希望團隊可以思考如何搭配合作,在未來繼續擴大影響力。

 

當天活動就在團隊熱烈討論下畫下圓滿句點,未來南輔中心會繼續陪伴各位地方夥伴,推展具地方特色的創生事業。接下來我們也將舉辦不同主題的交流活動,請密切鎖定南輔中心的最新消息!

各地青培夥伴把握交流機會,分享各自正在做的事及團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