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舊稱為打狗,於2010年縣市合併成為現今的高雄市,共有38個行政區,包含3個原住民行政區,是台灣西部最大的縣市,陸海空交通便捷。
高雄一直以來都是台灣著名的工業重鎮,近年來產業轉型成為高雄市政府施政核心,致力翻轉高雄,擺脫文化沙漠的刻版印象。
高雄全年陽光普照,溫暖的天氣與熱情的居民是高雄標誌,有山、有河、有海、有港的多元景觀建設,融合現代先進城市、濃濃海味漁村文化、獨特眷村歷史與豐富繽紛原民傳統,就是多采多姿的高雄。
為減少城鄉差距、創造創新商業模式,促進遊子返鄉,高雄市政府由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專門負責高雄各鄉鎮的地方創生計畫,目前已有9個地方創生提案已通過,包含六龜區、那瑪夏區、阿蓮區、甲仙區、鳳山區、北高雄跨鄉鎮整合提案、大樹區、旗山區與甲仙2.0;正在輔導中的鄉鎮地區分別為內門區、彌陀區、桃源區、旗津區、大寮區與茂林區,期待透過發掘地方DNA,塑造全新高雄風貌!
為建構地方創生支持系統,高雄市政府各局處推動相關補助計畫及課程,歡迎各位夥伴善用資源。
六龜區【 六龜山城創生計畫】
六龜區位於台灣高雄市東北部,地處屏東平原與中央山脈的丘陵交會地,居民以客家、閩南族群為主,亦有外省及原住民族群。2009年八八風災重創六龜區,造成對外道路中斷、土石流掩埋家園等災害,近年來六龜區努力走出天然災害陰霾,大力發展農業與觀光產業: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吸引旅客駐足,六龜山茶與寶來溫泉名聞遐邇,還有不老溫泉、竹林溫泉等秘境,也越來越多人會到荖濃溪體驗泛舟快感,本區自然資源豐富,擁有美麗的蝴蝶生態。
為了增進地方繁榮與保護生態環境,六龜區公所推動優化農產品加值發展計劃來輔導農民進行農產加工,定期舉辦農特產市集開闢新商機,利用復育蝴蝶王國計畫保育蝴蝶環境並厚植綠色休閒旅遊,透過活化六龜之心建設與整建六龜隧道口休閒園區來改善舊有環境樣貌,並藉由打造國際化友善數位經營環境減少外國旅客的語言隔閡,期望可以復甦山城美麗景觀,重新開啟觀光大門,迎接遊客的到來。
-
相關連結
那瑪夏區【達卡努瓦-回家小徑遊程整合事業計畫】
那瑪夏之名源自於最早居住的原住民族卡那卡那富族古老傳說,為感念部落青年瑪夏拯救全族同胞,在其名前加上「Na」音節,將居住地取名那瑪夏(Namasia)。
本區地形四⾯環山,山坡地佔比多,為高雄三個原住民鄉鎮之一,原住民人口高達86%,主要民族為布農族,傳統文化祭儀以布農族射⽿祭、卡那卡那富族河祭與⽶貢祭、拉阿魯哇族聖⾙祭等為主;在耕地破碎的先天條件下,發展出豐富多元的作物種類,一年四季皆有不同的農特產,如水蜜桃、愛⽟、脆梅、紅⾁李、⾦煌芒果、山茶等,近年更開始栽種咖啡;每年四月至五月,是那瑪夏區螢火蟲繁殖大量湧現的季節,令人嘆為觀止的賞螢旅遊成為本地的觀光亮點及珍貴生態資源,因為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得那瑪夏區成為許多保育類動物棲息地,是台灣重要的野⽣動物保護區。
但本區卻飽受人口流失威脅,近15年來人口減少率達11.4 %,且扶幼比高於全國及高雄市,顯示主力經濟人口負擔重,為改善困境,那瑪夏區公所攜手地方團隊進行地方創生計畫,透過回家小徑遊程整合事業計畫扶植在地商家,利用道路改善及區內公共運輸計畫來改善部落環境道路,規劃原住民文化祭儀場域建置計畫保留珍貴傳統原民文化,藉由地方創生暨觀光文化人力發展培力計畫支持青年返鄉,並透過螢火蟲景觀環境營造計畫與體驗觀光計畫打造永續發展觀光事業,在有機、⽣態、永續、部落文化傳承的四大願景之下打造美好家園!
-
相關連結
阿蓮區【把蜜蜂找回來-休閒觀光農業園區】
阿蓮區在荷蘭人入台以前是平埔族人居住地,根據考古資料大崗山上則有史前人類「大崗山人」的出現,在距今5萬至20萬年前,阿蓮地區已有人類的活動,到了清末時期,阿蓮區已經成為漢人居住地區。
本區除東面的大崗山外,地勢大致平坦,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土壤肥沃適宜農耕。現今阿蓮區以農業為主,為遠近馳名的水果之鄉,盛產芭樂、棗子、番茄、小玉西瓜、龍眼蜂蜜等農特產品,著名景點大崗山自然生態區面積八十公頃,園區山泉水豐沛,竹抱林茂,曲徑通幽,可認識許多野生動植物,是高雄市西部平原獨特的生態資源;而大崗山風景區遍佈古剎名塔,亦為登山步道熱門景點。
阿蓮區公所與長榮大學合作提出「把蜜蜂找回來-休閒觀光農業園區」地方創生計畫,建置綠色市集推廣高品質農產品,透過大陳故事館周邊空間營造計畫保留傳統文化,並利用數位體驗加值計畫與AR體驗式旅遊平台設置計畫導入AR技術,塑造特色觀光旅遊體驗,透過地方創生計畫進行在地產業加值升級、提升環境遊憩體驗,打造老少宜居環境,促進青年返鄉!
-
相關連結
甲仙區【仙境傳說-打造甲仙新世界】
甲仙地處山區,是南橫公路的起點,也是早年往來台東高雄的打尖補給站,使甲仙文化路漸漸形成熱鬧的商圈,琳琅滿目的名產行與小吃店是入山重要的補給站,也是採購伴手禮的好去處,甲仙環境適合芋頭及竹筍生長,是遠境馳名的筍芋之鄉,開發各式各樣芋頭與竹筍農特產品。
從歷經八八風災後於2010年重建的甲仙大橋進入甲仙區,除了可以大啖新鮮農特產品外,走入社區巷弄可以欣賞以可愛貓咪為主角的「貓巷」、融入甲仙人文風情的「和安彩繪巷」與Q版神仙主題的「頂崁庄頭」等彩繪村景點,還能到獲選台灣宗教百景的天壇「元宋太祖宮」,祈求心靈平靜。
但本區卻面臨人口外移、勞動力不足等問題,為改善城鄉差距,甲仙區公所透過地方創生計畫改善商圈環境,進行行銷推廣、整備活化甲仙公園、甲仙轉運站與林業小站,打造未來遊客遊憩與體驗課程中心,並透過建置特色觀光遊程,吸引旅客到訪,提升觀光效益。
鳳山區【攜幼青銀共創鳳山城】
鳳山區面積26.759平方公里,是高雄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產業發展以服務業與工業為主,本區商號逾12,000家,為高雄市生產製造業與金融業中心地帶。
鳳山區地形自明鄭時期後已有三百多年的開發歷史,曾經是清朝鳳山縣縣署所在地,設有城池,為南臺灣古邑之一,轄內有許多古蹟建築,例如清代建造的「鳳儀書院」、日治時期三大無線電信所之一的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以及鳳山縣城殘蹟等珍貴文化資產,更有特殊的眷村與軍事文化,黃埔新村與陸軍官校皆設立在本區內。
雖為經濟發展重鎮,但經分析後,發現本區幼年與青壯人口逐年下降,移出人口以15-35歲為大宗,造成勞動力逐年減少、高齡少子化等困境,為解決區域問題,鳳山區地方創生計畫提出以住代護系列計畫,活化黃埔新村,保留傳承眷村文化與吸引多元人才進駐;透過KTV新媒體人才培育中心計畫,建立南部新媒體產業聚落,為企業培育數位人才,提升青年就業能力,並成立日照社福多功能中心,建構銀髮照顧網路,打造幼兒共榮友善環境!
跨鄉鎮提案【北高雄地方創生計畫-沿海水域遊憩及觀光發展】
茄萣、永安、彌陀與梓官區皆位於高雄市西北角,以漁業發展為重心,由北至南共有白沙崙漁港、興達漁港、永新漁港、彌陀漁港、蚵子寮漁港等五個漁港。
茄萣區外海是絕佳於廠,為淡水養殖魚塭重鎮;永安區「鑽石斑」聞名國際,為台南以南最大的鹽灘濕地,有豐富鹽田史蹟;彌陀區因養殖技術不斷改良,已成為高品質虱目魚產地;北梓官區是南台灣重要蔬菜生產中心,南梓官為蚵子寮漁港定區,現撈魚貨為其特色。
但隨著工業化與都市化影響,北高雄四區人口外移與老化指數日漸攀升、漁港加工設備老舊、漁業文化流失,以及觀光環境不佳,無法吸引旅客到訪等困境,由高雄市海洋局統籌之北高雄地方創生計畫,藉由串聯沿海漁港,結合在地漁村文化推廣深度旅遊與青年人才培育、協助建立銷售通路、環境品質優化,提升產品穩定度及商品多樣化,以提升經濟動能,吸引青年返鄉。
多元提案【文化保存與產業新創的「農村實驗室」】
高雄市旗山區不僅是屏東、台南和高雄三個都會區的中繼站,也有著豐富的文化資產,耕地面積更位居高雄市之冠,其中香蕉產業更是有著淵遠流長的歷史。
高雄旗山尊懷活水人文協會串連返鄉青年及在地團隊,整合人才、空間、事業與生活四個面向,以文化保存與產業新創的「農村實驗室」為概念,提出地方創生計畫。
透過「農村實驗室」的半農半X生活提案,吸引文化教育、產業創新及文史工作等人才留居旗山,利用自己的專長興趣為旗山帶來不同改變,增加人口移居機會。在產業方面,將發展蕉葉天然包材與乳汁染料技術,增加農業附加價值,推廣香蕉文創產業。此外,更將藉由農業生活景觀藝術倡議行動,舉辦蕉農生活景觀復興的相關成果展活動,延續旗山香蕉產業的歷史及文化。
大樹區【幸福大樹腳 富裕新農村】
高雄市大樹區有著佛光山、義大世界、舊鐵橋溼地及天空步道等知名景點,並以鳳梨、荔枝等特產聞名。然而大樹區卻面臨著觀光效益無法提升、農業人口老化,以及教育資源不足,無法吸引年輕父母返鄉等困境。
因此大樹區地方創生計畫將從產業發展、文化保存、社會參與三大面向著手,期望打造『幸福大樹腳.富裕新農村』之未來願景。產業方面首先將建置大樹品牌形象館,推廣在地農業品牌故事、食農教育和風土餐桌等吸引觀光人潮的遊憩體驗,也將進行青銀交流學習並實地耕作,打造屬於大樹的農業傳承;在文化方面,協助全台唯一仍在生產的傳統瓦廠-三和瓦窯進行轉型,透過時代場景塑造,文創產品研發及人才培力,創造「共感」連結,讓在地居民及遊客更能深度了解磚窯產業;而社會參與方面,攜手大專院校串聯青年團體,吸引海外青年來訪體驗大樹之美,更將結合當地青年為九堂火車站前打造交流街區,成為地方觀光及返鄉創業的基地。
期盼透過地方創生計畫,提升大樹區的觀光能量,同時也保存傳統文化工藝,並開啟跨世代交流,翻轉農村印象吸引青年返鄉進行產業活化加值。
旗山區【旗山の蕉創旗蹟】
高雄市旗山區以香蕉聞名,但近年來市場需求逐漸萎縮,導致耕地總面積下滑,青年移居都市工作等困境,因此旗山區公所以「蕉創旗蹟」為主軸,透過產業升級、青銀共創、觀光整合來解決當地香蕉產業動能不足及人口外移和高齡化的問題。
|
在產業升級方面,藉由旗山香蕉產業串連及異業合作創新產品計畫,打造產業六級化商業模式,建構產地品管制度,開發特色商品,並建構電商平台,進行人才培訓吸引青年返鄉。在觀光整合軟體方面,也將透過金旗再起計畫,於旗山農創園區成立金旗總部,作為創生事業實體據點、多元文化教育場域與旗山風土文化場館並成為資源媒合及地域交流之中介平台,並建立地方品牌,轉譯地方風土文化元素研發文創商品與深度體驗遊程,加速觀光及新創事業發展;而硬體方面,則藉旗山溪左岸-旗尾地景暨創生環境改造計畫,打造旗美門戶意象、植栽綠美化及多功能廣場,並改造旗山溪堤岸自行車道,從軟硬體全方位提升旗山的觀光體驗。
甲仙區2.0【仙境傳說 風華再生】
高雄市甲仙區經歷過八八風災地後,地方產業嚴重受損,為增加甲仙區在地產業發展,甲仙區公所以生態旅遊為核心概念提出1.0創生計畫,透過輔導商圈硬體改善、進行轉運站環境修繕、建設甲仙公園觀景台,並規劃相關市集體驗活動,讓旅客逐漸回流,為更進一步吸引親子遊客,甲仙區公所提出地方創生2.0計畫,扣合在地特色DNA,建設阿凰臘森林園區,打造甲仙生態復育基地;活化甲仙化石館,打造甲仙新觀光亮點;並持續輔導社區發展社區產業及研發新產品,鼓勵青年回鄉創業;每年更舉辦芋筍梅節,成為甲仙每年固定節慶活動,串連在地社區及小農,規劃食農體驗活動,持續累積觀光熱潮,增加甲仙旅遊魅力,以期達到永續發展的創生目標。